常用金属的室温强度主要决定于两个基本因素,即金属原子结合力以及对位错运动阻力。在钨铜材料作为电阻焊电极时常采用增加对位错运动阻力的方法来提高强度,包括冷作硬化和拆出强化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所得到的强化效果会随着钨铜合金的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最终消失。举个例子,冷作硬化后的紫铜电极,室温下硬度可达到HB100-110,然而当温度升高至200-250℃时,这种冷作硬化效应会全部消失。此外,大多数靠沉淀相析出强化的铜合金,在温度达到500-650℃时,由于沉淀相重新融入基体,而使得强度迅速降低。相比之下,铜钨粉末烧结材料在高温下不会发生相变,再结晶或重结晶等现象。一些对钨铜材料研究数据表明,钨铜W-30Cu的硬度和电导率高于铍铜,软化温度则为铍铜的两倍以上。因此,以钨铜材料来作为闪光对焊或弧焊用的电极,尤其是连续在高温下作业的情况下,对导电性以及耐磨性要求较高的场合,更能凸显钨铜电极材料的优越性。
